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我m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我me. Show all posts

Sunday, July 05, 2009

系统的重要性

前天,被公司派到另一间分行工作。

这间分行的建筑古色古香,我的柜台前面就是一个拱起的天窗,一整天就在亮丽可是又柔和的自然光线下工作,感觉很美好。

这里顾客蛮多的,除了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我的手和脑完全没停过。存款,提款和买本地汇票,我已经相当熟悉,处理时只要注意确认提款者的身份,和数对款项。卖美金汇票,收美金支票,卖Traveller's Cheque等涉及外币的交易,我就需要旁人协助了。在我原来工作的分行,出纳员领班和分行副经理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有什么难题,她们都能解决。在这里,情形却不是这样,我开口求援,回答的人语气也不甚确定,我心里开始战兢起来。

在我原来工作的分行,自己的单子完全由我们自己处理,即使顾客络绎不绝,间中也要挂起休息的牌子,处理一下单子,避免把所有的平衡工作留到关门后。收工前,若不能平衡,副经理才会出手协助。领班教我时,也特别强调每一项交易都要作某些记录,这样收工前若不能平衡,才有迹可寻。在她们的领导下,出纳员若不能平衡帐目,一般上很快就能够找出错误在哪里。

在这个分行,副经理大概是怕我们工作量太多,下班前来不及平衡帐目,间中时不时会把我们的一些单子拿走,预先帮我们统计和登记,然后再交回给我们。转手之际,也少了转手的记录。这么一来,我心里就有了一点疙瘩:若是最后我的帐目不能平衡,我怎么肯定错在哪里呢?

最后,我的帐目果然不对,差了约20元,副经理也帮不了我,可是她还是让我先回家了,因为另一位同事的帐目差得更多。

回家的路上,我不由得要感激原先分行的副经理和领班,因为她们做事有系统,而且严格执行;她们坚持要我做的那些步骤,看似繁琐,可是确实有必要。

Friday, June 05, 2009

写不出的原因

正当经济不景,各行各业纷纷裁员之际,我竟很幸运的找到一个实习的机会。读的是一个金融服务的课程,所以就到银行去实习。

首4个星期,我大部分时间耗在电脑前学习和考试,现在才算正式掌了一个钱柜,成为银行出纳员。

银行的业务已经扩展得相当繁杂,出纳员除了处理一般的存款和提款,还卖汇票,电传款项出国,帮顾客支付各种费用,信用卡,银行卡的密码设定和重新设定,每种服务的处理步骤都不太一样,要防止欺诈行为,又要赢得客户欢心,每天收工前,还要结算,看帐目能不能平衡。。。我简直要用尽左右脑,才能勉强胜任。

掌出纳四天,就有三天结不了账,要劳动师傅出马算账。

第一天,错在把2写成5。

第二天,因为前一个工作天把钱藏得太密了,这天忘记把它拿出来,结果帐目不对。

第四天,因为我把一张条子内的数目输进电脑后,不只怎么的没成功输入,结果又不对帐。

天哪!怎不叫我战战竞竞。

脑力精力都用尽了,回到家,只能做些劳力工作,写不出东西了。

Sunday, April 12, 2009

信仰


在这里,基督教是主流,教会成员也比较热心,新移民想尽早投入主流社会,参加教会活动,是很好的管道。

我们也想认识多一些本地人,可是鉴于自己从小耳听目染的都是佛教的道理,难以接受“上帝是造物主,信仰上帝就可以上天堂”这个迟到的道理,所以一直没去教堂。

小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宗教,现在慢慢靠向佛教。我好像很多声称自己不是feminist(妇解运动成员)的女人一样,对已有规模的组织,有一种难以归属之感,不过整个人其实就是这个思想系统孕育出来的。

比如,小时候大人讲的故事,都说死了以后,好人会再投胎从新做人,坏人会下地狱,或投胎成为动物,小小孩听了不会质疑。大一点再听到做好事会上天堂,印象就没那么深刻了。

再来就是,前些年母亲过世,朋友过世,难过时支撑自己的,就是轮回,生死常理,这些以前从没深思,现在也不必检验就自然浮现的道理。

基督教的朋友说过,信仰,就是要先相信,上帝才有机会走入你心中,不能靠科学证明,验证以后才相信的。我通过这个道理,证实自己的心里,早已住了佛。

Sunday, January 13, 2008

2008年开年计划

一如以往,送旧迎新之际,挥笔大写开年计划。

年年写,年年做。。。一点点。

去年搬家,把离乡后好不容易交到的几个朋友,都留在沙城。所以,今年,要努力交友。老朋友,也要多写信联络。

再来,就是要整装出发,重入江湖。呆在家里照顾孩子7年,证实两样事情:一,我的家务科不及格;二,教养孩子优劣参半。孩子聪明活泼,自信好学,我功不可没;可是纪律没捉紧,孩子的脾气把外公都吓着,我咎难逃。

综合各项分数,我过去7年的表现,是勉强及格而已。如今即将步入另一阶段,要内外兼顾,希望可以像老友所说,挑战越大,成就越多。

祝愿大家2008年平安快乐,日日有得吃,天天有的做。

Friday, January 11, 2008

陈年作品





上次回家,给房里来个大扫除,把累积30余年的陈年旧物都搬出来。
几乎可以送进博物院的,除了我的美术课作品,就是这些钩织作品了。
这个白色小包包和黄红袋子,都是自己设计的。配色是我最差的项目,你看,选的不是最普通最保险的白色,就是吓死人的黄和红。到现在,还是一样,没什么进步。




上面这两个小娃娃,是姐姐用剩的,左边穿裙子的是姐姐未完成的作品,右边的帅哥是我的杰作。小时候喜欢自由发挥,不爱照图做,边做边想,最后的成果,自己也觉新鲜。

Sunday, July 29, 2007

深夜倚窗

12点多,阿满才入睡,春礼罕有的没催我,径自睡去了。我把灯都熄了,倚在窗前,吹那清爽的风。

夏天,热。从早到晚,浑浑沌沌,催促两个儿子吃喝拉撒,小声提醒大声吆喝远远观望倾前捉住,没一刻是自己。即使陪阿满午睡时瞑了个半小时,醒来全身粘嗒嗒的比没睡还要昏沉。

现在吹着凉风,看着夜晚的草原,听着风吹叶动的声音,通体清爽,心神似乎才苏醒过来。

读初中时,也幸运的拥有这样的一扇窗,做完功课,捻熄灯后,就倚在窗前。1982,83年,小镇车子不多,这种时刻,除了一个小时一趟的巴士,路上什么都没有。起风时,似乎听到踏踏的马蹄声,独行的侠客就应该在这样的夜里快马经过。

许多年后,我终于见到我的侠客,也跟着他离开家乡到处流浪。可是渐渐的我变成一个陌生人,一点不像我了。偶尔,大概3年一次吧,当我精神还可以,风还不太冷,而又幸运的得以独处的时候,我好像才找回自己。

Thursday, May 17, 2007

不喜欢用手提电话


出门玩乐,当然要尽情享受,为什么还要接电话?全神投入做自己喜欢的事,正起劲时,忽然铃声/音乐/鬼叫声响起,打断你的愉悦,要你抽离出来应对极可能毫无意义的电话,如果你不觉得扫兴,那你应该检讨一下你所谓的乐事是不是真的乐了。所以看电影/逛书店/爬山/看夕阳吹海风时,绝对不可以带手提电话。

出门办事或与人约会,当然更是要专注,哪能一心两用?(时常看到两个人一起用餐,可是一顿饭下来,其中一人只顾对着手提电话说话,另一人被冷落一旁,不知道心里怎么想。)

出门避难,比如和老公吵架,或好不容易甩下两个嚎啕大哭之余还能出手/口伤人的孩子,耳根难得重获清静,何必让别人有机会通过空气继续烦扰你或更甚的命令你马上回来收拾残局?

写到这里,想来已得罪不少人,赶紧誊清一下:我会有这种想法,纯粹是性格使然。性喜清静,懒得说话,喜欢身无牵挂一个人游荡。。。当然也和年龄有关。想我13-20岁时,不也因煲电话粥而频频受责吗?

所以,算了,喜欢用手提电话的,继续用吧。

Tuesday, January 30, 2007

Good old time


When I was a teenager, I used to wear only dresses and skirts. My eldest sister was the one that shopped for me. I was in the stores just to try on the clothes that she picked out.

Thanks to her good taste, I suspect I was one of the best-dressed girls in the campus. It was not too hard to win the title. As you can see, most girls just wore t-shirts and jeans, while I was in a dress like this one.

That golden era eventually came to an end when I started working and bought my own clothes. I decided dresses are too casual and too feminine for office. So I chose to wrap myself in shirts and skirts and pants that screamed "office wear". Total disaster.

I do not mean office wear is a disaster. It's just me that's not able to pull it off. I was too pampered by the one-piece dresses that I was a total idiot in mix-and-matching.

If you are in love with this dress, this is where to buy it.

Tuesday, January 16, 2007

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这么一针见血的话当然不是我说的,是亦舒写的。

自图书馆借了4本亦舒的书回来之后,儿子们看电视时少了妈妈的唠叨声,屋子也比平时更乱了。

看看我家,就知道我的时间*不*花在哪里。老公有时会埋怨我不爱干净,不爱整齐,我倒觉得更精确的说法应是:我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收拾屋子。

孩子醒着时,老缠着我,我尽量边做家务边陪他们。若不能兼顾,则专心陪孩子。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睡着,终于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当然要好好利用,哪能浪费?

宁可家里乱七八糟,心里充实愉快。


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一个人的时间不花在哪里也是看得见的。

Saturday, January 06, 2007

女人40学穿衣

不是曾经说过要学穿衣吗?又看了一本书40 Over 40: 40 Things Every Women over 40 Needs to Know About Getting Dressed by Brenda Reiten Kinsel

虽然还没到40,可是好东西提前一两年看是没问题的。

这本书不教你什么配什么,只点出女人穿坏衣的源头在哪里,以及灌输我们正确的购衣着装观念。
以下几个当头棒喝,给同学们共勉之:

1。买,借,找来各种杂志(服装,室内设计,美术等),把里头让你眼前一亮,爱不释手的图撕下来,然后研究一下这些图吸引你的是什么,是它的格调,还是颜色配搭?看多了,可以增长自己对颜色,质料和协调感的掌握。

2。 想一想:现在的你有哪些身份?你希望你的穿着让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觉?给别人什么印象?


3。清理衣柜,把一年内没穿过的衣服,穿起来不会让人眼前一亮的衣服,都扔掉。 只留下穿上后,给人WOW感觉的衣服。

4。先别急着去买衣。看看衣柜里留下的衣服,有哪些是需要上衣,裙裤及饰物配搭的,想好要怎么配搭,写下来,然后出发去买。记住:在店里,只看你单子里列下的东西,其他东西瞄都别去瞄。

好啦,做到这里,你至少有几套配搭完整,穿上后满心喜悦的衣服啦。接下去,要注意的是买衣服时常犯的错误:

1。试衣是最让人沮丧的事,不过我们不要被沮丧击败,随便买一件不甚满意的衣物,要再接再厉,直到找到那件穿上后让你看起来容光焕发,年轻10岁的衣服,才掏出腰包。不然,难道你要重新陷入满柜衣服,出门时却找不到衣穿的窘境?

2。不要不要买一件颜色款式都非常衬你,可是小半码的衣服,因为老实说要到何年何月你才会减掉那多余的几磅肉呢?

3。最后,前面几项忠言你都可以不记得,但这一项,你最好记住:

You worth the full price!!

不要只在减价时去购衣,新到的衣尺码完整,比较可能买到适合你的衣服。而且,让平价冲昏头买下的衣服,过后不穿,不是花了钱又给自己添垃圾吗?硬穿上的话,破坏了自己的优美形象,更是不划算。


我看完书,扔掉半柜的衣服,花掉半个月的薪水后,的确有了几套比较可以见人的衣服。可见,看书学穿衣,还是可行的。

Sunday, December 31, 2006

从容不迫


(这就是阿满发飙之前我拍的照片。)

向来就是个慢半拍的人,吃饭,走路,讲话,交朋友,都是。习惯慢吞吞,从容不迫的生活。读书时代,喜欢12月的长假,整天窝在沙发里看书做针织。工作后,喜欢请假在家睡懒觉,让同事讶异怎么这个人无事请假(因为假期已经变成了旅游的代名词)。

可是最近生活起了变化,每天赶赶赶,没有空闲的一刻。直到这个圣诞加新年的长假,才得以松口气。

益发想念从容不迫的生活。然而孩子还小,生活又还没安顿下来,暂时是不可能有这种奢侈了。

Monday, October 09, 2006

气坏了!

一连四天的假期,把阿晨闷坏了,老是跟在阿满后面拉拉扯扯。

我好不容易把阿满哄到桌上吃东西,他竟然跪在桌下继续扯阿满的衣角。叫他停,他充耳不闻。

好声好气讲了几次,我的气猛地冒起来,可是还能告诉自己不要大声骂,不要扔东西,那要怎么办呢?结果动作僵硬,气急败坏的说了一句:我很生气了,是你出去还是我出去?阿晨答:你出去。我当即开门出去。

从楼梯间的窗口往外看了半分钟的户外景色,阴沉沉的天色当然消不了我的气,于是往回走。回到家,忍不住又要开口骂,偏偏传来敲门声。我说:别开门!阿晨却已一个箭步跑去开门了。我发现自己在门打开之际,忽然快步躲进睡房。

邻居问阿晨妈妈呢,我赶快又走出去,简直扯不开笑脸,就这样板着脸对他说:对不起,我正在教训他。有什么事吗?邻居当然没事没事的快快走了。

阿晨继续缠阿满,我再次警告他,要他进睡房去。这一下,他乖乖抓起外套往外逃。

坐下,深呼吸,正要继续阿满的晚餐,同时调理一下在体内乱窜的气,门又响了。这次是另一个邻居,抱着她的小孩想找阿满玩,看到我嘴里正嚼着东西,忙说:在吃饭啊?

。。。。。。。。

孩子是我脾气的最大考验。可是我气起来还要想该怎么做,发脾气时又老是有人来打岔,生气也不能痛痛快快的生气,真是气死人也!!!

Wednesday, October 04, 2006

织了一套蜜蜂装


给阿满织了一顶蜜蜂帽,又用剩下的毛线给他织了一件背心。今年的万圣节,阿满将是蜜蜂。

姐姐们中学时读家政班,常常在家烤蛋糕,缝纫,织毛衣什么的。 等我稍大,开始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时,她们却都又离家工作了。我看着她们留下的入门书,自己摸索学习,学会了钩织(crochet),却怎么都学不会针织(knit)。

在马来西亚,这些手工很少用武之地。毛线衣太热,围巾更别提了,毛线织的包包?不流行,当时的我,不够自信也不够叛逆,不敢自创潮流。去年回国,看到妈妈还留着我20年前的作品,赶快拍照留念。今天回头看,织得还蛮不错的。

来到天寒地冻的沙城,帽子,围巾,手套,毛衣等成了必需品,我的这双手又开始痒起来。

去年,一口气给家里的每个成员织了一顶帽子,剩下的毛线成了围巾,不是很满意。观察别人的作品,自我检讨的结果是:选用的毛线质地不够好。所以今年选购毛线时下了一点功夫,除了颜色,还考虑毛线的粗细和质地(texture)。比如阿满的蜜蜂帽,黄色部分用的是滑亮的缎子似的毛线,黑色部分则是粗粗的,有点毛茸茸的chenille,织出来凹凸有致,连春礼也看出与往不同。

Monday, July 24, 2006

某人的太太 某人的妈

主持人照“姓名+职业”的模式介绍与会众人,轮到我时,竟说:某某某,某人的太太。当时的我,尚有一份符合世俗标准,绝对正式的工作,竟已遭此待遇,如今想必更是逃不过“某人的太太”这个头衔了。

对于第一个称呼,我除了不忿,也觉得不符,因为我生活中作为人妻的身份,论质论量均不比其他身份来得吃重。在那个场合,我也不是以人妻的身份出席。

如今,大儿子的同学们嫩嫩的嗓音唤我以某人的妈时,我却乐得喜滋滋。难道正如进化论所说:女人求偶,只是为了孩子;有了孩子,过桥拆板也是可能的了? *1

打从孩子出世,就不由己的全身全心投入在孩子身上,即使非常自觉的为自己争取一点自我的时间,得来的也仅是零丁,仓促,和掺杂了许多内疚的片刻解脱。自翊酷妈,是自豪于母亲的头衔和任务,也是提醒自己要“酷”不要“苦”,要适时地放下孩子活出自己

。。。。。。。。。。。。。。。。。。。。。。。。。。。。。。。。。。。。。。。。。。。。。。。。。

最近看的书:

*1。 Genom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pecies in 23 Chapters, Matt Ridley, 2000(酷妈的老公看后告诉酷妈的)

2。Love with noodles : an amorous widower's tale, Harry I. Freund, 2005(60岁的纽约犹太鳏夫再次披上盔甲与众女周旋的故事, 纽约上流社会, 晚年,犹太人,男人写的爱情小品,对我都是很新奇的。不过看完后不会想去找作者的其他书来看。)

3。Susan Sargent's the Comfort of Color, Susan Sargent, 2004(至今最喜欢的关于室内设计的书。作者和我一样,是好色之徒,所以看得眉飞色舞,跃跃欲试。)

。。。。。。。。。。。。。。。。。。。。。。。。。。。。。。。。。。。。。。。。。。。。。。。。

儿子看的书:


  1. Trains: Steaming! Pulling! Huffing!, Patricia Hubbell, 2005
  2. Steam Locomotives: Whistling, Chugging, Smoking Iron Horses of the Past, Karl Zimmermann, 2004
  3. Mr. Putter & Tabby Take the Train, Cynthia Rylant, 1998
  4. If We Could See the Air, David Suzuki, 1994
  5. Twisters!, Lucille Recht Penner, 1996
  6. I didn't know that some trains run on water and other amazing facts about rail transportation, Kate Patty, 1997
  7. My First Book of Time, Claire Llewelly, 1992
  8. POP! A Book About Bubbles, Kimberley Brubaker Bradley, 2001

(转自酷妈二号)

Sunday, July 09, 2006

学穿衣

读大学时,对穿衣还蛮讲究的,多数女孩T-shirt加牛仔裤,我是长裙配丝巾。据老公说,就是那一身飘逸长裙把他给迷倒的。

可是一踏出校门,立刻大失水准。就这样买了衣服不满意,穿上衣服不对劲的过了十多年,最近觉得不行了,再不努力补拙,就真的要变成黄脸婆了!

可是怎么补呢?这可不像读死书,啃它几天就入门的。上下身的颜色配搭,要衬自己的肤色和发色,单这一点,就是玄之又玄的学问了。

书虫还是走回老路,读书。

努力半个月来,觉得这几本可以推荐给像我这样的穿衣盲,虽然我还尚未抓到窍门,但至少读起来觉得还蛮有道理,可以理解:


1。The Lucky Shopping Manual : Building and Improving Your Wardrobe Piece by Piece /Andrea Linett, Kim France -- 很详尽的告诉你衣柜里该有哪些基本衣服,若有闲钱可以再多添购哪些等。让穿衣白痴如我,对如何明智的买衣有点概念。

2。 What You Wear Can Change Your Life / Trinny Woodall, Susannah Constantine -- 这本书教你如何依身形配搭,可是只讲两种身形:瘦高大骨架,和梨形小骨架。

3。Vogue 杂志 -- 文字图片都精彩。

好啦,学有所成,再来报告。

Saturday, July 01, 2006

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刚才去拜访的一个朋友,有个女儿,7个月大。称赞那小女孩长得眉清目秀,母亲高兴的说是的是的,幸亏如此。说她女儿不怕生,对呀对呀,婆家人口多嘛,人人争抱,惯了。兴头一起,谈的都是孩子。最后总结:I'm proud of her。

我能够体会她的感受。自己的孩子嘛,横看竖看,都是比较好看比较聪敏比较可爱的。

人们见到阿晨,也爱称赞他长得好看,原本不挺在意的,可是三几次下来,自己也信以为真,暗暗窃喜了。到游乐场玩时,特地留意其他孩子的样貌。看了一下午,得了个结论--多数孩子都长得五官端正,讨人喜爱,阿晨混在里头,并不特别出众。哎,看到真相,蛮失望的呢。

虽然意识到这一点,我见到人家的孩子,也还是要赞美的。不是虚伪,孩子真的都是非常可爱非常聪敏的,我只是用话语稍稍描述一下而已。妈妈爸爸听了若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下第一人,那也无伤大雅,日子一长,终究会调整到较贴切事实的刻度。况且带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十分辛苦,若连这一点点甜头都享受不到的话,这个任务未免太沉重了。

所以,虽然知道自家孩子的事,还是关起门来和孩子的爸谈就好,但我就像那个知道国王有双驴耳的理发师一样,不能把它长久藏在心里,非得对着一个洞穴吐露心声不可。盖上泥土的洞穴上,长满了草,起风时,你如果刚巧路过,就会听到草的絮语。你可能会发笑,因为你已经知道,国王的驴耳,其实只是他随身听的耳机,我竟然隆而其重,如此这般的处理这个误解。


没办法,谁叫我是母亲。

Saturday, June 17, 2006

书虫上天堂

我长久以来最常面临的严峻考验是从图书馆内拿两本书出来。只是两本,不能再多。几万本中的两本。我看中的几十本中的两本。

最近来到天堂,欣然发现自己没有暴发户心态,可以借50本书啦,却没有刷爆过卡。可不可以理解为本性优雅?

我的天堂卡,就像我的信用卡,老是因为我记不得如期偿还借贷而惩罚我。借得多,罚得多,这大概才是我节制的真正原因吧?然而每次奉上罚款时都是心甘情愿的,每个月才缴那么一两块钱就可以享用天堂的福利,还有点心虚呢。像我这样有习惯性迟还陋习,而又欢喜受罚的天堂客,委实不少,每次上那儿都会见到有人笑嘻嘻的掏腰包。不知道
人文图书馆可以借几本书?别忘了让人借得越多,收的罚款越多哦!

天堂果真没有身份歧视,只是老少特别优惠。我这个过客,只是露一露护照和本地电话局寄给的公函,表示本人在此地有个栖身之地,就得到天堂卡了。无需付抵押金,借贷条件和本地人一样。两个还未成年的儿子,和退休人士一样,迟还罚款率比我少一半。

这是我每次上天堂的游程:
1。儿子们把带来的书投进还书箱子。
2。眼角扫一扫新书架子。
3。去各类语文的架子看看中文书。这里也有阿拉伯文,日文等书, 没仔细看,不清楚有几种文字。中文书量维持在两百多本左右,可是经常更换,看了4年还看不完。提起才觉得有点奇怪,下次要问一问天堂管理员是怎么一回事?
4。通常两个儿子这时的声量已快要超过可接受度,不容我再去其他部门。所以我一般会先在家通过电脑订我要的书,此刻只需到借书柜台旁找到有我名字的书,就可办理借书手续。
5。上楼去儿童部门。儿童部门景色最漂亮了。都说了,特别优待儿童嘛。 来到这里,我才得以放松。孩子看书看人玩玩具,我慢慢选书,或站在窗前看外面的春天的红花夏天的蓝天秋天的黄叶冬天的白雪。
6。 孩子笑嘻嘻的和管理员搭完暄后,又到关键时刻。。。如果老大心情好精神佳,就可以说服他让我去艺术部门看看做手工的书,唱片和影片。几率是一半一半。
7。最后,到画廊看看本地艺术家的展览。临走时顺手拿几张本地活动的传单。

天堂的名字--
沙城图书馆

*****************************************

我目前借的书:
1。The scrap craft project book /, Wheeler, Nicki
2。From a house to a home : simple ideas and projects to enrich everyday family life /, Mills, Jemima
3。Quilting basics : all you need to know to start making your own fabulous quilts /, Eddy, Celia
4。一个人的圣经/高行健
5。森林唱游/几米

杂志:
1。Home Education Magazine
2。Vogue
3。Martha Stewart's Living

唱片:
1。Italian cafe
2。Close to the floor Newfoundland dance music
3。Eastern energy/女子十二乐坊

Wednesday, June 14, 2006

孩子你都管得了,还有什么可以难得倒你?

If You've Raised Kids, You Can Manage Anything -- Leadership Begins At Home
Ann Crittenden
2004

一见书名,就不能自主的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并不是很想看内容。每天经历的还不够吗?只是当着工具书,记录在案,说不定哪日要重出江湖,可以借用来唬一唬未来雇主。

母亲这份工,我做得还不够久,想针对这个话题写些东西,想了几天也想不出什么来。

抛几个问题大家一起想吧。

作为母亲,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为什么?

你有从中学到什么宝贵经验吗?


你可以很有自信的对未来老板说:“孩子我都管得了,还有什么可以难得倒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