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7, 2006

儿子给我们上了一课

中午用餐,老公和我讨论事情时语气过激,阿晨在旁想劝阻,我们异口同声地说:爸爸妈妈不是吵架,我们只是在讨论事情。

阿晨又说:你们可不可以这样讨论?爸爸说妈妈哪一点做得好,妈妈说爸爸哪一点做得好,然后由我来说你们哪一点做得不好?

呼!

原来是他的幼儿园老师Mr. Oliver用来解决孩子纠纷的方法。用来舒缓大人的口角,同样有效。

Monday, July 24, 2006

比较大小二宝



生了老二,对老大的认识加深了。以前老是以“孩子就是这样的啦”来安慰自己,现在有了对比,就知道不是所有小孩都这样的,再看一看其他孩子,更要叹一句:很少孩子是这样的。

书上总叫我们要意识到孩子有个别差异,不要比较。我觉得可以比较,应该比较,只是不应以他们的差异定优劣。

关了酷妈二号

觉得没必要分两个blog,所以把酷妈二号关了。那里原有的三篇文章也转过来了。

某人的太太 某人的妈

主持人照“姓名+职业”的模式介绍与会众人,轮到我时,竟说:某某某,某人的太太。当时的我,尚有一份符合世俗标准,绝对正式的工作,竟已遭此待遇,如今想必更是逃不过“某人的太太”这个头衔了。

对于第一个称呼,我除了不忿,也觉得不符,因为我生活中作为人妻的身份,论质论量均不比其他身份来得吃重。在那个场合,我也不是以人妻的身份出席。

如今,大儿子的同学们嫩嫩的嗓音唤我以某人的妈时,我却乐得喜滋滋。难道正如进化论所说:女人求偶,只是为了孩子;有了孩子,过桥拆板也是可能的了? *1

打从孩子出世,就不由己的全身全心投入在孩子身上,即使非常自觉的为自己争取一点自我的时间,得来的也仅是零丁,仓促,和掺杂了许多内疚的片刻解脱。自翊酷妈,是自豪于母亲的头衔和任务,也是提醒自己要“酷”不要“苦”,要适时地放下孩子活出自己

。。。。。。。。。。。。。。。。。。。。。。。。。。。。。。。。。。。。。。。。。。。。。。。。。

最近看的书:

*1。 Genom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pecies in 23 Chapters, Matt Ridley, 2000(酷妈的老公看后告诉酷妈的)

2。Love with noodles : an amorous widower's tale, Harry I. Freund, 2005(60岁的纽约犹太鳏夫再次披上盔甲与众女周旋的故事, 纽约上流社会, 晚年,犹太人,男人写的爱情小品,对我都是很新奇的。不过看完后不会想去找作者的其他书来看。)

3。Susan Sargent's the Comfort of Color, Susan Sargent, 2004(至今最喜欢的关于室内设计的书。作者和我一样,是好色之徒,所以看得眉飞色舞,跃跃欲试。)

。。。。。。。。。。。。。。。。。。。。。。。。。。。。。。。。。。。。。。。。。。。。。。。。

儿子看的书:


  1. Trains: Steaming! Pulling! Huffing!, Patricia Hubbell, 2005
  2. Steam Locomotives: Whistling, Chugging, Smoking Iron Horses of the Past, Karl Zimmermann, 2004
  3. Mr. Putter & Tabby Take the Train, Cynthia Rylant, 1998
  4. If We Could See the Air, David Suzuki, 1994
  5. Twisters!, Lucille Recht Penner, 1996
  6. I didn't know that some trains run on water and other amazing facts about rail transportation, Kate Patty, 1997
  7. My First Book of Time, Claire Llewelly, 1992
  8. POP! A Book About Bubbles, Kimberley Brubaker Bradley, 2001

(转自酷妈二号)

超前阅读

读书笔记:
Some of My Best Friends are Books: Guiding Gifted Readers from Preschool to High School (2nd Ed.)
Judith Wynn HalstedGreat Potential Press Inc., 2002

"Some children push themselves, or are pushed by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pride others take in their reading, to read whatever they can decode before they have developed the emotional readiness to comprehend. Then they may later not read a book when they are emotionally ready for it because they have already "read" it. They do not realize, of course, that it would be an entirely different experience for them at the right time........Children like Yun-Fei, especially those who know how proud their parents are of their reading ability, need guidance to help them find appropriate reading. In some cases, it seems that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they need permission not to stretch too far-- permission to enjoy books that are appropriate for their level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

(有些阅读能力超前的孩子,在他们的情感还不够成熟时就读了某些书,他们“看”懂了那本书,可是却不能真正体会书的内涵。等到他们的心理年龄成熟到适合读那本书的时候,却又因为已经看过,而不再去读。他们因此错失了在适当的时候读那本书的机会。像云菲这样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感受到父母对他的阅读能力很自豪的,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有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只是获得允许读适合他的年龄层的书籍。)

看到前一段,我深有感触。我就是那个囫囵吞枣的孩子,长大后有一段时期,老是在人家谈起这本书那本书时说:我看过了,没什么好看的。想起就惭愧。

第二段之前作者给了一个个案,孩子的名字是Yun-Fei。之前的个案都是洋名字,看到这个名字我心里就打个突,莫非他个案里的真实孩子确实是个华人?

北美洲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多数都是照书育儿的,幼儿教育专家说不可逼孩子,这些父母就唯恐自己施压过多,只有喊停没有加鞭的。相较之下,华人父母是比较会“施压”的。

(转自酷妈二号)

Thursday, July 20, 2006

看电视

看电视好不好?

当然不好!我的理想是,先让孩子接触其他东西,待他培养出一样或多样兴趣后,才让他接触电视。这样,电视才可能成为一种消遣,而不是最主要的嗜好。

阿晨小时,我可是严守着这关,直到三岁半才打开一小缝给他看录影带--Walt Disney的Fantasia 2000。四岁,阿满出世后,守不了啦,开始让他看CBC kids的节目。这个加拿大的国家电视台,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7时至中午12时,播儿童节目。好处是:没暴力,很健康,没广告,阿晨的英语进步神速。坏处是:我半夜喂奶照顾幼儿早上起不了床,阿晨却七早八早爬起来看电视,每天对着电视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

专家说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可超过一个小时,两岁以下的幼儿更是完全不适合看。可怜我的老二阿满,他的妈妈不能够给他和哥哥一样的关照,为了妈妈的心理健康,只好让他牺牲一点,提前陪着哥哥看电视咯。

现在阿满可以一觉到天亮,我的精神也恢复了,于是重新抓紧,规定阿晨一天只能看一小时,同时设计各种活动让他做。果然,他对着潘多拉箱子的时间剧减,
创作的兴致剧增,最近几天甚至忘了看他的最爱George Shrink。不过,妈妈还是好心的提醒他,因为。。。(很惭愧)。。。妈妈需要那段时间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呀。

(转自酷妈二号)

Wednesday, July 19, 2006

野餐去!

星期日,天气好得不象话,艳阳高照,气温约有摄氏25度,老公说:不要浪费这么好的天气,去河边野餐吧!

于是,阿晨带了他的脚车。


阿满带了他的球。
老公带了他刚从garage sale捡到的宝--玻璃象棋。

在河边度过了愉快的一个下午。

邻居感叹沙城小,没啥好玩地方,小孩真可怜,只能够在草地上沙堆里玩。她的小孩不能玩沙碰草,每个星期只能去城里唯一的仅有一列小火车,一个旋转木马和一个摩天轮的游乐园玩。

她问我:你知道有哪些让孩子玩的地方吗?

这可把我问倒了。打正名堂说明是儿童游乐园或儿童教育馆的地方,的确屈指可数。可我又不同意这里不好玩。

我带小孩出游的经验是,大人设计给孩子的,未必是孩子要的。阿晨喜欢某个地方,可能是因为那儿有他喜欢的东西,比如模型火车;或生活中少见的空间,如大学里迂回的长廊;或任何曾给他美好感觉的地方。他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激起最多沙尘,烟雾,水花或任何碎片,这儿到处都有的沙堆草原,刚好为他提供了最佳场所。

场所其实也不甚重要。好像今天,有爸爸妈妈陪着,且在户外用餐,即使不在河边,而是在某个公园,大学里的草原,或自家楼下,我相信孩子还是会尽兴的。



就像走到这里,我很想到远处那个城堡参观,而阿满想都不想举脚就踢球一样。

只是观点不同,我的表达能力又欠佳,至今邻居还是抱持小地方没啥好玩的观点。

Monday, July 17, 2006

孩子长得像谁

久没见面的朋友一碰头,总要端详一下孩子,然后发表“孩子长得像谁”的结论。

我怀着阿晨时,最想知道的就是孩子的模样。那时心想多数像老公,因为家婆生了7个儿女,都是一式的浓眉大眼,第一天上学不必问名字老师也知道是哪一家的。我家刚好相反,7个兄弟姐妹7个模样。当时想,老公的五官基因应该是比较强势的吧?

我家姐妹相貌虽然不像,可是声音极像。打电话回老家,一定要先向接电话的大嫂报上名字,要不然她又会把我误认为是大姐,二姐或三姐了。当老公还是男朋友时,打电话来找我,大姐说你等等我去叫她,他硬是说你不就是她吗别开玩笑啦!最奇的是,我离开家乡多年后,竟然有人初见我侄女,就对她说:你讲起话来真像一个人,不知道你认识这个某某某吗?我侄女当然认识,因为那不就是她的小姑我嘛!

阿晨的相貌,不像我也不像老公。阿满倒是有据可循,像阿晨。虽然人家还是爱说哥哥像谁弟弟像谁,我和老公已有结论。不管人家说哥哥比较好看还是弟弟比较可爱,我们都一口咬定弟弟长得很象小时候的哥哥。这么讲还有个好处:避免有人感到委屈。

最后这点好处是昨日才想到的,因为昨日邻居又评点说:阿满的眼睫毛好长啊。。。像他爸爸!

Tuesday, July 11, 2006

男学生较吃亏?

今天看报,有篇社论把近年来男学生学业成绩比女学生逊色,归咎于当今教育政策。作者说学校压制男孩子爱动,好勇斗强和黑白分明的天性,鼓励男孩子像女孩子学习,多做静态活动,强调关怀,做开放式讨论而没有明确答案。在这种文化下,女孩子表现优越,男孩子成绩普遍低落。这种现象不止显示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亦如此。

网上参加的一个北美区的论坛,最近刚好也在讨论这个课题,有家长认为学校里女老师过多,部分女老师管不了,或不能忍受活泼爱动的男学生,而把这些学生当成“过动症”患者,送交特殊教育部门处理,动不动就开药。

不久前电视也曾报道,一名孤儿院男童因被诊断为过动症而被迫吃药,而且因为药对他没起作用,医师一再加重药量。他的祖父母发现不对劲,请其他医师检查,才发现误诊。可是男童的身体和精神已严重受损。

女孩小时候活泼一点,大人就会说哎呀怎么一点也不像女孩子?慢慢的多数女孩就被培育成淑女了。男孩小时候活泼,大人觉得理所当然,可是上学啦还是这样,立刻被列为问题学生。一个惨在前头一个惨在后头,都惨。

Sunday, July 09, 2006

学穿衣

读大学时,对穿衣还蛮讲究的,多数女孩T-shirt加牛仔裤,我是长裙配丝巾。据老公说,就是那一身飘逸长裙把他给迷倒的。

可是一踏出校门,立刻大失水准。就这样买了衣服不满意,穿上衣服不对劲的过了十多年,最近觉得不行了,再不努力补拙,就真的要变成黄脸婆了!

可是怎么补呢?这可不像读死书,啃它几天就入门的。上下身的颜色配搭,要衬自己的肤色和发色,单这一点,就是玄之又玄的学问了。

书虫还是走回老路,读书。

努力半个月来,觉得这几本可以推荐给像我这样的穿衣盲,虽然我还尚未抓到窍门,但至少读起来觉得还蛮有道理,可以理解:


1。The Lucky Shopping Manual : Building and Improving Your Wardrobe Piece by Piece /Andrea Linett, Kim France -- 很详尽的告诉你衣柜里该有哪些基本衣服,若有闲钱可以再多添购哪些等。让穿衣白痴如我,对如何明智的买衣有点概念。

2。 What You Wear Can Change Your Life / Trinny Woodall, Susannah Constantine -- 这本书教你如何依身形配搭,可是只讲两种身形:瘦高大骨架,和梨形小骨架。

3。Vogue 杂志 -- 文字图片都精彩。

好啦,学有所成,再来报告。

Saturday, July 08, 2006

小孩吵架

阿晨和好朋友潘美拉吵架了。

潘美拉和德黑玩,阿晨在一旁叫潘美拉潘美拉,潘美拉却说:去和你弟弟玩吧。阿晨又气又伤心,跑过来跟我诉苦,说呀说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我告诉他一个小女孩YY的故事:YY原本是小西的好朋友,可是后来来了微微,小西就对YY说不要跟着我,YY很难过。就像阿晨一样难过。阿晨说:不是难过,是feeling left out。妈妈再讲一次好吗?

第二次讲完后,我说这个故事是真的,你知道YY是谁吗?我刚开了头说雅。。。他就知道是被他冷落了的雅美妮。接着又说了他的另一个朋友在学校遇到的类似遭遇,说明这是很平常的。他还想知道妈妈小时候也遭遇过吗?爸爸也是吗?

这时候德黑来邀他一起玩,他回答说要找新的好朋友,不要潘美拉了。我提醒他你一跟朋友吵架就绝交,那很快就没朋友了。他立刻改口说那我一个月不和她好。我说隔太久的话两人会生疏,不如今天不跟她玩,明天才去找她?

带他上楼喝水小便,顺便带水给弟弟喝,下楼前他竟说要带香蕉下去请潘美拉吃。我从窗口看到阿晨拿出香蕉和朋友分享,然后两人高高兴兴踩单车去了。

小孩吵架,当然一点都不稀奇,新奇的是为娘的心情。第一次那么深切地感受到母子连心。阿晨被人冷落,我马上为他叫屈;阿晨冷落人,我虽然会对他说道理,但心里暗暗觉得那人的确有点讨人厌。

这一点要常常警惕,检讨!

Saturday, July 01, 2006

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刚才去拜访的一个朋友,有个女儿,7个月大。称赞那小女孩长得眉清目秀,母亲高兴的说是的是的,幸亏如此。说她女儿不怕生,对呀对呀,婆家人口多嘛,人人争抱,惯了。兴头一起,谈的都是孩子。最后总结:I'm proud of her。

我能够体会她的感受。自己的孩子嘛,横看竖看,都是比较好看比较聪敏比较可爱的。

人们见到阿晨,也爱称赞他长得好看,原本不挺在意的,可是三几次下来,自己也信以为真,暗暗窃喜了。到游乐场玩时,特地留意其他孩子的样貌。看了一下午,得了个结论--多数孩子都长得五官端正,讨人喜爱,阿晨混在里头,并不特别出众。哎,看到真相,蛮失望的呢。

虽然意识到这一点,我见到人家的孩子,也还是要赞美的。不是虚伪,孩子真的都是非常可爱非常聪敏的,我只是用话语稍稍描述一下而已。妈妈爸爸听了若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下第一人,那也无伤大雅,日子一长,终究会调整到较贴切事实的刻度。况且带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十分辛苦,若连这一点点甜头都享受不到的话,这个任务未免太沉重了。

所以,虽然知道自家孩子的事,还是关起门来和孩子的爸谈就好,但我就像那个知道国王有双驴耳的理发师一样,不能把它长久藏在心里,非得对着一个洞穴吐露心声不可。盖上泥土的洞穴上,长满了草,起风时,你如果刚巧路过,就会听到草的絮语。你可能会发笑,因为你已经知道,国王的驴耳,其实只是他随身听的耳机,我竟然隆而其重,如此这般的处理这个误解。


没办法,谁叫我是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