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数学math.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数学math.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December 01, 2007

阿满动手学数数


因为阿满说话比哥哥迟,爸爸妈妈向来都以为他会比较迟开窍。最近他开始喜欢数数,还略有加的概念,妈妈有点意外,高兴的向爸爸报告,谁知他说:是呀!因为我常常教他呀。

我告诉哥哥,哥哥竟也说:因为我有教他呀!

呵?我还以为是我的功劳呢。

原来大家都有出力,难怪阿满进步神速。

不去追究谁的功劳,只跟大家分享阿满的学习过程。

从小就教他认数字,所以数字他是会认的。可是数数,是最近才会的。会了之后,进步就快了。

阿满喜欢动手涂鸦,爸爸某日给他介绍怎么玩迷宫图,他就迷上了。我给他买了一本游戏小书,他把前面的迷宫图做完了,就问我后面的连连看怎么做。于是,通过连连看,他每天都兴致勃勃地练习数数。这和阿晨学数数的方式很不一样。

阿晨不喜欢动手写,他是在翻看书本时,发现页码,就一面翻,一面叫我念给他听,这样子学会数数的。

迷宫图,连连看,填色等活动,应该只算是道具吧。平时玩小车,吃东西时,我们都很自觉地引导他数数,这种细水长流的引导,应该才是最关键的吧?

Thursday, August 02, 2007

更正:Googol有几个零?

重看旧帖一亿到底是多少,发现一个错误:

1 googol 不是 1后面加十个零,应该是加一百个零。


对不起,搞错了不止一点点。


(又:根据Wikipedia,GoogleGoogol 的误拼。)

Thursday, May 31, 2007

一亿到底是多少?

我对数字没有特别喜爱。虽然读书时数学难不倒我,在纸上作业往往迎刃而解,可是心算很差,老记不住数字,穿上新衣若有人问价钱,我一定想不起是多少。我的脑袋里存不了123。对常用的电话号码,我是凭电话号码按钮的位置来记忆的。

阿晨和我刚好相反。请看他在班上写的作文:

I love cookies. I love my mom's cookies. One day, I ate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cookies.

老师告诉我,她必须提醒阿晨“够了够了”,他才没继续在纸上画0。

他喜欢问:最大的号码是多少?一亿到底是多少?一辆车能不能载得动一亿个一分钱?

因为他,我才知道1 googol是1后面加100个零。

因为他,我才留意这种网站:

The MegaPenny Project - http://www.kokogiak.com/megapenny/

感谢这些有心人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我们这些烦不胜烦的父母们,可以动一根手指就图文并茂的解答了孩子的问题。

Tuesday, February 27, 2007

50 X 500

我在客厅,阿晨在厕所嚷:“妈妈,50 X 500是什么?”

我说:“等你出来才说,我们需要用纸和笔来算。”

等他出来时,已经自己找到答案。“妈妈,是不是25千?”

怎么算出来的呢?

“50 X 500就是500 X 50,500是1000的一半,1000 X 50是50千,50千的一半就是25千。”

本来想用纸和笔来教他直式算法的,可是想想,算了。第一,他未必有兴趣听;第二,我不教,他反而更有机会自己动脑筋。

Saturday, December 09, 2006

阿晨喜欢数字2

“妈妈,我在世上共活了几天?”阿晨今天问。

“365 X 6。”

“那是多少?”

“那很难呢,去拿计算机算吧。”妈妈正忙着洗碗,况且心算也不太好。

以为已经把他打发了,谁知不一会儿,又冒出来。

“妈妈,你只要算730 X 3。”

“好吧,这比较容易。。。是2190。”

阿晨还没背乘法表,只记得2,5和10的倍数,所以,遇到需要乘的问题,就要请教爸爸或妈妈。要是大人不答他,他就只好去钻旁门左道,这样竟也钻出一些门道来。

比如今天妈妈觉得6的乘数表太难,他就“count by 2”,自己先找出365 + 365,然后再请妈妈X 3。

上个星期他买了一个2500片的拼图,想知道这比20片的多出几倍,妈妈叫他用计算机自己算。没两下,他就回来报告:125。

妈妈问:“你是不是20+20+。。。,加了125次?”

他说:“不是。20 X 5 = 100。我是count by 5。”

算是算出来了,可是叫他解释,他说得不清不楚。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他是100 + 100 + 。。。的加下去,加到2500,每加一次就加5。哎呀,真的不容易解释,我也解释得不好。你看懂了吗?

再问是谁教他的,也说不清楚。总之,爸爸教一点,妈妈教一点,从他记事簿后面几页的“数学基本原理”学到一点,老师教了很少的一点。


虽然阿晨会让爸爸妈妈有意外惊喜,可是妈妈的成就感不是很强,因为虽然曾给他示范两位数或三位数的加法,可他总是不感兴趣,不想做这种练习。今天他自己做了365 + 365,也没依照妈妈的教法,他是从前面的数字加起的,他说这样“比较容易”。而且他喜欢心算,妈妈却记不牢数字,非得在纸上作业不可。种种迹象显示,他的数学头脑,看来不是我的功劳。

Sunday, October 01, 2006

阿晨喜欢数字

送阿晨去上中文班时,他说:如果满分是500%的话,我对中文班的喜欢程度只有1%。我对Brunskill School的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喜欢程度是500%,对USSU Day Care呢,则是399%。

很想告诉他100%就是满分了,哪来什么500%的。可是为了让他保持还算愉快的心情,暂时按耐住。

隔了一天,刚刚忽然想到,阿晨会不会是想说,他对中文班的喜欢程度,少于1%,而只有0.2%呢?他非常喜欢数字,有很强的数的概念,大概觉得百分之一还是太大了,非要用五百分之一不足以表达他对中文班的不喜。

和大姐通电话,告诉她这件事,她打趣说:我们这里的满分是100%,你们那儿的竟然是500%!

阿晨的满分,的确要比别人的高。他很多方面,都比别人“多(more)”--more intense, more sensitive, more persistent, more energetic。用spirited child来形容他最适合不过了。(虽然我还没读过
Raising Your Spirited Child: A Guide for Parents Whose Child Is More Intense, Sensitive, Perceptive, Persistent, Energetic 这本书,不过单看书名,就觉得是在说他了。)不过,关于阿晨的性格,恐怕要另开一章才能够讲得完整,还是暂时打住吧。

阿晨2岁时,我们搬入公寓,他打从那时显出对数字的兴趣。每天,他会要求我抱着去摸大楼里每个单位门上的门牌号码。就这样学会认数字。

会认0到9,会数数到20后,他休息了。

3岁半, 他发现书上的页码,开始问我怎么念,从12页的儿童故事书,到上万页的字典。我还记得那时的苦差:陪他念,从1到2057!

然后,他对数字的喜爱就起航了。有一阵子,他每天用计算机来“写”数字(他不喜欢动笔),用计算机的+1来让数字不断增大。玩了快一个月后,某一天,他问:数字是不是一直增大,一直增大,没有尽头的?

孩子显示出对数字的兴趣,母亲的雀跃,当然是非同小可的,老想着要怎样怎样引他进入数学世界。简单加减,他会,可是,叫他做加减题,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一阵子,只疯狂的玩。

有一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去踢足球,踢完球回家换了裤子,又飞奔出去找Palmira玩,晚上9点才回来。一回到家,我就和他玩刚从杂志上看到的(?)+(?)=10 的游戏。他很快找出5+5,6+4,3+7,2+8,1+9。我补充10+0。问他9+1,8+2呢?他说有了啊,和2+8,1+9一样的, 只是前后调转而已。

然后我再出(?)+(?)+(?)=10。他想一下,说3+3+4,然后就开始天马行空,说(?)+(?)+(?)+...(10次)=10 最容易了,就是1+1+...10次。又说:(?)+(?)+(?)+(?)+...=100呢?更兴奋了。

我一直想把他拉回(?)+(?)+(?)=10那儿,希望他有系统的列出所有答案,可是他的心早已飞远了。

这一次,他说得很精彩,所以我也跟着离题了。

他说:101-1=100。

我禁不住喝彩:啊哈!还可以加-1的呢。那么100+(?)=10呢?

他说:-30。停顿,又说:-30后还有70呢。 这时,爸爸回来了,我忙着跟他分享阿晨的进展,没留意阿晨跑去哪里。

不一会儿,他又冒出来,劈头就是一句:10-100=零下80是吗?

我说:应该是零下90。他再问:那是最小的数字了吗?

这时我真是兴奋透顶了。他连负数都自己推论出来了!当然我还蛮理智的,知道他是因为接触过零下的天气,所以有这个概念。那一天是2006年4月4日。

数字对于阿晨,就像玩具。他在生活中,老是把它翻转来翻转去的玩。


比如,虽然他不喜欢写字,可是却有毅力花几个小时从1写到400。比如,我叫他给我5分钟,他真的在一旁“滴答1,滴答2,....滴答60”的数了5次,然后告诉我5分钟到了。比如,开长途车时,只要抛给他一个问题:我们的目的地离这里380公里,如果我们的车速是每小时100公里的话,要多久才能抵达?就可以让他暂时停止追问“到了没有?”

可是也像玩具一样,玩腻了,就放下,玩别的。这时候,他不玩数学,整天往外跑。

要把他的兴趣扼杀掉,很容易,只要规定他每天完成一页数学作业,或命令他静静坐着听我教他数学就行了。

Friday, September 08, 2006

原始生活中的数学

最怕看到不懂数学艺术的人教数学,把好好的数学硬邦邦的砸出去,被砸中的从此以为数学就是砖头。

追根究底,数学是人类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或创造娱乐,才发展出来的,应该是我们非常需要,非常向往的东西才是。用方程式来表达,就是:

数学 = 美食 + 音乐

这里有一个介绍Ethnomathematics的网站,里头的几个故事,讲述古代人如何发展出数字计算时间游戏绘画中的数学概念等,让我这个不懂数学艺术的人,开始听到数学中的音乐。

不由想到,如果我是原始人,我会怎样计算时间呢?我大概会把初生婴儿哭醒10次的时间,等同于长到我腰那么高的大儿子要吃东西的时间。儿子吃了3次后,男人就会从外头回来,吵吵闹闹到天黑,就过了一天。日复一日,有一天我爆发了,结结实实的把家里3个男人痛骂了一顿。发泄完毕,我知道平平安安又过了7天。

我生活的年代虽然不是原始年代,可是看起来,我的生活还是蛮原始的。

推荐:http://www.tacomacc.edu/home/jkellerm/Ethnomath/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