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2, 2007

落基山脉一日游



不喜欢坐长途车,所以老公为了说服我出游,答应让我随时下车拍照。这一次,总算让我拍个痛快。
一路上湖光山色,美景不断,我初时还频频停车,后来干脆隔着挡风镜,车照跑,我照拍。



路边连绵不断的松树阵,忽现出一个缺口,“好美!”车已过。。。

调头去寻,是条泥路,路口有告示牌:卡车轮子在此需上链,前有极斜坡,坡底即是桥。

要不是路极斜且湿,真想开下去看看。



上面这个湖不是名湖,我没拿笔记下名字,以为自己脑力还行,回来当然忘了。它位于11号公路与93号公路交接处附近。



下雪了,而且雪山绿湖看多了,没下车。好像是Bow Lake。

Saturday, October 20, 2007

Lake Louise



Lake Louise,名湖,游客多,但景色真是好美。老公拍的这两张照片,是不是也挺像明信片?


Friday, October 05, 2007

下雪了


刚走下楼,阿晨就兴奋的报告:下雪了!

是,下雪了,初秋的第一场雪,在我们睡觉时静悄悄的开始并结束,留下满地粉白,好像透过滤网在蛋糕上撒上糖霜一样。


近看,像ais kacang的冰碎。

踩在上面是什么感觉呢?没什么特别,只是鞋子占了雪,进入室内会弄脏地面,比较麻烦一点。要等雪积得够厚,踩上去才好玩;厚厚的雪,融了一点又凝结,变成碎冰层后,每一步都会发出细细脆脆的冰层裂开的声音,以及脚底忽地落空的感觉,更好玩。

Sunday, September 30, 2007

小南瓜


黄澄澄的小南瓜实在好看,忍不住买了。
回到家不知该如何处置。可以吃,可是我不想吃。可以随俗的挖个脸谱,可是它们这么小,色泽形状近乎完美。。。于是给它们站在窗前,让它们看风景,也让路过的人看它们。

两个南瓜,呆呆的看着外面,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菜市场

秋风劲吹,南瓜上市,万圣节又快到了!

我们到Farmers' Market走走,看到这一车黄澄澄的大南瓜,妈妈比孩子还要兴奋。我特别喜爱万圣节,不只因为老大的生日落在这一天,还因为这个节日比较没有宗教含义,而且庆祝方式比较古怪和好玩。

这里只有夏天能够种植,大家痛痛快快地种了一大堆东西,夏末收成了,这么多东西吃不完,就腌在瓶里,变成pickles慢慢吃。红的黄的绿的,非常养眼,可是除了果酱,其他统统不合我口味。

这个露天菜市场,只在夏天开市,摆档的多是农夫一家人,或卖自制日用品或手工艺品的人。这儿的商店多是连锁店,去到哪个城哪个市,见到的都是一样的招牌一式的摆设;我们住了五年,走了几个地方,对逛商店就有点腻了,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家喜欢逛菜市场。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07

松树上的松鼠



早上9点,送完阿晨回来,在门前脱鞋时,听到“嗒嗒嗒”的声音,好像是从松树上传来的。仔细看,果然某棵树的树枝晃动了一下。继续观注。。。忽见一只小动物由一处窜跳至另一处。
原来是松鼠!
它在树梢不停攒动,忽隐忽现,同时不断有一颗一颗的松果自该处蹦出来。这显然是只忙着采松果准备过冬的松鼠。
采了好一阵子,忽然打住了,继而飞快地从一棵树窜跳至另一棵树,然后只听到松叶乱动,和“节节节”的叫声夹杂着“嗒嗒嗒”的急促响声。
怎么啦?怎么啦?是不是松鼠咬到幼鸟啦?
原本的闲情逸事,到此转为残酷的自然规律。有点感悟。

Friday, August 24, 2007

新家的饭香

好啦!总算可以坐着吃饭啦!
餐桌上干干净净的,只有餐具和饭菜;厨房窄了点,可是胜在有一面大窗;我高兴起来,做的饭菜特别香;一家四口团团坐着吃饭,连阿满也吃得津津有味。
老公问:怎么以前吃饭没有这种气氛?

有个像样的餐桌原来这么重要。。。还是那面窗子?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时时勤收拾,不然又变成这幅模样了。

Friday, August 10, 2007

搬家忙/感动流涕

谢谢3名虎将帮忙,终于把厨房的清洁工作做完。

极力推荐:

Vim Power Cream Degreaser - 喷在油迹上一分钟,然后用纸巾擦掉。对付顽固油迹,可用刮刀刮。若用在墙上,要立刻擦,免得把漆也溶掉。适用于烤箱,火炉和炉边的墙。

CLR - 除水迹很有效。适用于钢面kitchen counter,洗手盆,浴缸等。

洗碗液 - 清洗橱柜,墙等一般东西。

东西乱成一堆!看到前面那个架子吗?没错,就是马来西亚的育婴特产--纱笼摇篮的架子。我半夜在网页上打广告要卖,第二天一大清早就有好几个人打电话来询问,不过我接第一通电话就成交了,后来的只好say sorry。看来纱笼摇篮在这里也有市场,谁要跟我合作卖摇篮?



忙洗刷,忙收箱,常常忙得没空煮饭吃饭,随便两片面包一杯咖啡就算数,今天难得有邻居Kirti给我送来美味的晚餐。

她本想请我们一家人吃晚餐,可是她早上要带孩子去学游泳,晚上要上班,忙得不可开交,于是变通一下,改为给我们准备一顿晚餐。

我吃着热烘烘的roti canai,茄子咖喱,香料马铃薯,炒饭,dal和甜品,感动得眼泪盈眶。。。

有朋友搬家,不必送礼,送一顿饭过去最好不过了。(尤其是给远离家乡,没有亲人支援,没有便宜经济饭档的异乡人)

谢谢Kirti。

Monday, August 06, 2007

给儿子拍照


好久没给儿子拍照了,今天心血来潮,又拿出相机来咔嚓咔嚓。

老大老二从小就在相机前长大,在镜头前显得蛮自在的,老公和我,常有自(己)满(意)之作。

不过满意的背后,是几百张见不得人的烂作。幸好现在有了数码相机,不满意的,按个钮就消灭掉,成本很低。以前用底片拍的,贵,又得买相簿收藏(每次搬家都得拖着走,重死了)。

唯一坏处是:照片没冲洗出来,存在CD里,要找时比较费功夫。好象现在,连CD都不知塞到哪去了,真糟糕!

Thursday, August 02, 2007

更正:Googol有几个零?

重看旧帖一亿到底是多少,发现一个错误:

1 googol 不是 1后面加十个零,应该是加一百个零。


对不起,搞错了不止一点点。


(又:根据Wikipedia,GoogleGoogol 的误拼。)

Wednesday, August 01, 2007

废物?宝物?

要搬家了,给家里的东西分类,分为“带”,“卖”,“送”和“扔”四类。

带着走的东西,除了我们的三张床,三个书架之外,就是书了。英文书多数归进“送人”那一堆。华文书,尤其是童书,老公再三嘱咐一定要带。

在楼下贴了送书布告,把五年来累积的几百本童书都送掉了。阿晨眼红红的问:为什么不卖呢?

老实说,我对卖书没信心。宝贝书摆出来卖,我估计要面对人家挑挑拣拣,评评点点,嫌贵杀价,最终还是卖不出的窘境。。。我宁可送掉。至少现在拿书的人是高高兴兴,客客气气的。

贴了卖物启事,日常用品果然很快就卖掉了。价格标得非常低,可还有人嫌贵,气!老公还说邻居嘛,她要就送她,何必斤斤计较。。。更气!益发觉得送书是明智之举。

接下来,就是一些很难归类的东西,比如:这叠书皮。

我觉得是难得之宝,可是找不到良人托付。

Monday, July 30, 2007

阿满洗头

爸爸喜欢水,两个儿子在他调教之下,也成了水娃儿。

洗头洗脸,好像一场游戏。哥哥头上脸上涂满肥皂,然后把整个头浸入水里,双手擦擦擦。。。阿满则喜欢仰卧在水里,让我轻轻为他洗头。那种感觉应该是又痒又舒服的吧?因为他总是高兴得咭咭笑。

当然爸爸也不忘教他们正规的洗头方式。(按这里看阿满洗头

Sunday, July 29, 2007

深夜倚窗

12点多,阿满才入睡,春礼罕有的没催我,径自睡去了。我把灯都熄了,倚在窗前,吹那清爽的风。

夏天,热。从早到晚,浑浑沌沌,催促两个儿子吃喝拉撒,小声提醒大声吆喝远远观望倾前捉住,没一刻是自己。即使陪阿满午睡时瞑了个半小时,醒来全身粘嗒嗒的比没睡还要昏沉。

现在吹着凉风,看着夜晚的草原,听着风吹叶动的声音,通体清爽,心神似乎才苏醒过来。

读初中时,也幸运的拥有这样的一扇窗,做完功课,捻熄灯后,就倚在窗前。1982,83年,小镇车子不多,这种时刻,除了一个小时一趟的巴士,路上什么都没有。起风时,似乎听到踏踏的马蹄声,独行的侠客就应该在这样的夜里快马经过。

许多年后,我终于见到我的侠客,也跟着他离开家乡到处流浪。可是渐渐的我变成一个陌生人,一点不像我了。偶尔,大概3年一次吧,当我精神还可以,风还不太冷,而又幸运的得以独处的时候,我好像才找回自己。

Friday, July 20, 2007

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的眼睛

刚拿到阖家照,好喜欢。

慢慢端详,发现阿满的眼睛像爸爸,铜铃般大,乌溜溜的。有一次他擅自拿果汁喝,给我看到了,马上瞪大眼,紧接着,下眼眶竟微微颤动,天啊,就像卡通片里大眼睛主角掉泪前霎那的表情,我顿时哑了,好气又好笑。(还是想不通,那种表情是如何营造出来的?不过既然漫画画得出,大概也有人会使这一招吧?)

用眼睛来哀求脱罪,实在比说话有效多了。我是怎么学也学不会的。如果犯错被捉到,我只会木着脸听任摆布,或老羞成怒穷辨。

阿晨的眼神像我,淡漠,玩自己喜欢玩的东西时才会闪出热情的火星。

眼睛不会说话,吃亏吗?一点点吧。可是我们一点也不在意,我们沉浸在一个不同的世界。

Thursday, July 19, 2007

大草原


我最早最早看的电视节目,除了Donny & Marie Osmond 歌唱节目外,就是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 草原上的小屋。

大草原,很大的一块平原,只有草和一些矮灌木,这里所有的树都和我一样,是外来者。

7月,canola开花了,一片亮丽的黄。天空无云,蔚蓝。

Wednesday, July 18, 2007

黄色潜水艇


黄色潜水艇,是我的文艺记忆;是某一期的学报特辑吗?肯定是80年代某一日在邻居电视上看到的卡通片段,也是多年后在异乡的图书馆再碰面后马上拿下回家播放给儿子看,希望他会喜欢的录影带。

儿子静静看完,没说什么。我过后再借CD,他就爱不释手,听个不停了。

他的品味和我不一样。

我喜欢Yellow Submarine, When I'm Sixty-Four和One, Two, Three, Four。

他喜欢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和Baby You're A Rich Man。

我好像比儿子简单一些。





Thursday, July 12, 2007

言谈得体的孩子

一来到沙城,一住进这栋大楼,我就被这儿的孩子吸引住了。

在电梯内,在走廊里,只要我们的眼神有接触,这些应该是小学生的孩子就会对我打招呼,说hello。如果我问他们一些东西,他们会仔细的回答,得体有礼,不卑不亢。

我不由得比较起小时候的我。家里若有客人来访,就会躲到房间去;大人问我问题,伊伊啊啊答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非常欣赏这些孩子的谈吐,很希望阿晨和阿满也能如此。

阿晨上学后,我开始有机会看到老师是怎么教的,再加上平时在公众场所和友人家里观察到的大人对待小孩的方式,我尝试分析这里的教养方式和我成长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1。用“please do this”取代“don't do that”,用好的行为来替代不好的行为

阿晨两岁刚上托儿所时曾咬过其他小孩,我紧张的问老师该怎么办?老师安慰我说:“他是因为不懂得用语言表示不满,才会咬人,所以我教他如果不喜欢别人这样对他,就说:I don't like it, please stop it。”

所以幸运的阿晨,没受处罚,还学会了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上了小学,老师们规定学生们在室内要安静,他们是这么说的:“孩子们,在室内我们要用室内的声音。什么是室内声音?就是放低声量,好像这样。。。”以后如果孩子忘形大叫,老师就只说:请用室内声音。

用积极的话语来引导孩子的良好行为,好处是,孩子觉得学到了新东西,而不是感觉受责备。

2。学习放轻松,纪律捉紧紧

我一向浪漫的以为这里的老师都是笑眯眯的,谁知儿子遇到的两个老师都相当严厉。在学习方面,他们真的是奉行“愉快教育”,可是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捉得非常紧,对于一些我眼中的小事,他们都不放过,必定严厉的指正。

3。礼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友人请我们到她母亲家吃感恩节晚餐,席上有友人夫妇和三个孩子,以及主人翁--友人的父母。友人孩子吃得快,大人还在谈话,他就想离席了,开口问友人可不可以,友人叫他问公公婆婆。得到公公婆婆的允许后,还要谢谢他们准备这么美味的晚餐。

4。孩子的事情,由孩子回答

在公众场所,大人若要问有关孩子的问题,通常会直接问孩子,比如:你好吗?你要果汁还是牛奶?你拿到夏令营说明书了吗?你穿几号的鞋子?即使没特别任务,大人也很喜欢逗小孩讲话,让他谈谈他喜欢的玩具等。

打从两三岁开始,孩子们就接受这种训练,小学教育也很注重孩子的表达能力,所以他们习以为常,跟大人谈天时不会畏缩。

综而观之,孩子们会有这么良好的表现,是动员了整个社会的力量,精心培养出来的。

Wednesday, June 27, 2007

Children's Festival又到了


去年开始写部落格时,刚好参加过Children's Festival,记录了当时的育儿心得。一年后的今天,儿童嘉年华会又来了,这一次,我们随着楼里主办的团队搭学生巴士去。

今年还是有Fosil Find挖土寻宝,阿晨一下车,就迫不及待的往那堆黑泥奔去。这一次,他终于明白主办当局所谓的宝是什么,挖到两颗鲨鱼牙齿。


阿满的宝则是这几块石头。

过后,我们去看演出。这个艺人以各种家庭用具,如脚车铃,汽笛,水瓶等制作乐器,然后表演。在场的大人看得眉飞色舞,喜哈颠倒,同时满怀希望,希望孩子们会大受启发,马上就吵着要学音乐。。。可是阿满看人的兴趣比看表演多,阿晨表情淡淡的,末了还吵着要走,不看了。
唉!

今年再次参加Children's Festival,除了重新肯定“我想要的,不是孩子想要的”,还看清一件事:

孩子对新事物的反应,比大人来得慢。大人如果期望过高,要求他们立刻反应,极可能会失望。放松心情,别预设期望,孩子领略到的东西日后一点一滴慢慢流露出来,反而有意外惊喜。

我的惊喜(老实说,是惊多于喜),第二天就来临。

一家四口正用午餐,阿晨忽然记起昨日的表演,拿起手里的汤匙大力敲打起来!!

(爸爸不知前因,只见后果,当下反应是吆喝阻止,刚刚探出头来的音乐幼苗,马上又缩回土里去矣。。。)

Friday, June 22, 2007

阿晨上课学什么



这是阿晨某天的上课时间表:

Order task 作业(各自做作业,有问题就问老师。各学生进度不一,快者一个月可完成一本,慢者可能只做了三分一,老师没规定非做完不可。作业内容五花八门,有填字游戏,简单数学题等。)

Meeting time 班级会议 (讨论班上出现的问题,或学生表现良好,如何庆祝等。)

Language arts 语文 (当然是英文)

Recess 休息

D.E.A.R. 自己看书(课室内有一些图书,学生们也可以带自己的书来看。)

Games 玩游戏

Lunch 午餐时间(只要天气不是太坏,学生们在体育馆用完午餐后,就会被“赶”到户外去玩。)

Catch-up 老师为进度慢的学生补习。进度快的可以自己做作业,或看书。

Centres 角落教学--配合当前的教学主题(如:海洋),设4个角落,学生分4组,分别进行音乐,故事,影片及手工等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义务帮忙。我当过一次义工,担当的是较轻松的影片角落,就是给孩子看纪录片和玩游戏。

Recess 休息

Spelling quiz 听写

Novel 听老师讲长篇小说故事

Clean-up 收拾

有没有注意到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占了约三分之一?阿晨这一班是复级班,有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老师做了弹性安排,让进度不一的学生可以依各自的步伐学习。

分科也不明显,除了语文是学习重点,数学,科学,道德教育等都包含在主题教学内。

上个月的主题是Community社区,我不清楚老师怎么教(因为阿晨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的家庭作业是要家长帮孩子做个建筑物。有些人做美式足球场,场边有看台,看台上有人; 有人做医院,医院天台放了一架直升机,地上还很贴心的设一个残障人士用的停车位。。。把所有的建筑物摆成一个社区后,邀请家长来参观。
这个老师喜欢变花样,去年10月万圣节她办了个非常铺张的中世纪飨宴,上个月又设计一个活动,让孩子们体验100年前的学生生活。下图的小屋Little Stone School House是百年前的学校,只有一个课室,老师学生穿上当代的服装,在里面上课,玩当代小孩玩的游戏,吃当代人吃的午餐。

Tuesday, June 19, 2007

Garage Sale


天气暖和了,随着青草绿叶一起冒出来的,是“Garage Sale”的牌子。

星期六,我喜欢提早出门,在送阿晨上中文学校之前,逛逛garage sale。

顾名思义,garage sale就是在自家车房摆卖家里不要的东西。圣诞节一过,家里添了很多新东西,这里的人就乘spring cleaning大扫除,把旧东西收拾出来卖掉。

像我们这种从外国来读书的家庭,最喜欢逛garage sale了,因为只要勤于走动,几乎什么都可以贱价买到。我们家里的家具,用品和冬衣,几乎都是这样买来的。

坏处是,你一定要花时间慢慢逛慢慢找,因为逛garage sale买东西要靠运气,有时候只是停下看看,就刚好看到又便宜又实用的东西;有时候逛了一整天,都找不到你要的。

家里用具买齐后,现在逛garage sale,主要是抱着寻宝的心态,想看看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东西。可是带着两个儿子逛,就免不了要买玩具。你看上图,阿晨手上抱着的,就是他当日的战利品--Thomas the Tank Engine的火车轨道。可是为什么他还皱着眉头呢?因为他迫不及待要回家玩,可是我还想逛,所以他不高兴了。

我最引以为荣的战利品则是: 当然,也带回很多当下用不上,以为以后可能用得着,最终成为家里那几堆“舍不得扔可是看起来又很像垃圾”的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