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到沙城,一住进这栋大楼,我就被这儿的孩子吸引住了。
在电梯内,在走廊里,只要我们的眼神有接触,这些应该是小学生的孩子就会对我打招呼,说hello。如果我问他们一些东西,他们会仔细的回答,得体有礼,不卑不亢。
我不由得比较起小时候的我。家里若有客人来访,就会躲到房间去;大人问我问题,伊伊啊啊答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非常欣赏这些孩子的谈吐,很希望阿晨和阿满也能如此。
阿晨上学后,我开始有机会看到老师是怎么教的,再加上平时在公众场所和友人家里观察到的大人对待小孩的方式,我尝试分析这里的教养方式和我成长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1。用“please do this”取代“don't do that”,用好的行为来替代不好的行为
阿晨两岁刚上托儿所时曾咬过其他小孩,我紧张的问老师该怎么办?老师安慰我说:“他是因为不懂得用语言表示不满,才会咬人,所以我教他如果不喜欢别人这样对他,就说:I don't like it, please stop it。”
所以幸运的阿晨,没受处罚,还学会了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上了小学,老师们规定学生们在室内要安静,他们是这么说的:“孩子们,在室内我们要用室内的声音。什么是室内声音?就是放低声量,好像这样。。。”以后如果孩子忘形大叫,老师就只说:请用室内声音。
用积极的话语来引导孩子的良好行为,好处是,孩子觉得学到了新东西,而不是感觉受责备。
2。学习放轻松,纪律捉紧紧
我一向浪漫的以为这里的老师都是笑眯眯的,谁知儿子遇到的两个老师都相当严厉。在学习方面,他们真的是奉行“愉快教育”,可是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捉得非常紧,对于一些我眼中的小事,他们都不放过,必定严厉的指正。
3。礼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友人请我们到她母亲家吃感恩节晚餐,席上有友人夫妇和三个孩子,以及主人翁--友人的父母。友人孩子吃得快,大人还在谈话,他就想离席了,开口问友人可不可以,友人叫他问公公婆婆。得到公公婆婆的允许后,还要谢谢他们准备这么美味的晚餐。
4。孩子的事情,由孩子回答
在公众场所,大人若要问有关孩子的问题,通常会直接问孩子,比如:你好吗?你要果汁还是牛奶?你拿到夏令营说明书了吗?你穿几号的鞋子?即使没特别任务,大人也很喜欢逗小孩讲话,让他谈谈他喜欢的玩具等。
打从两三岁开始,孩子们就接受这种训练,小学教育也很注重孩子的表达能力,所以他们习以为常,跟大人谈天时不会畏缩。
综而观之,孩子们会有这么良好的表现,是动员了整个社会的力量,精心培养出来的。
Thursday, July 12,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