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31, 2006

从容不迫


(这就是阿满发飙之前我拍的照片。)

向来就是个慢半拍的人,吃饭,走路,讲话,交朋友,都是。习惯慢吞吞,从容不迫的生活。读书时代,喜欢12月的长假,整天窝在沙发里看书做针织。工作后,喜欢请假在家睡懒觉,让同事讶异怎么这个人无事请假(因为假期已经变成了旅游的代名词)。

可是最近生活起了变化,每天赶赶赶,没有空闲的一刻。直到这个圣诞加新年的长假,才得以松口气。

益发想念从容不迫的生活。然而孩子还小,生活又还没安顿下来,暂时是不可能有这种奢侈了。

Thursday, December 28, 2006

兄弟争吵


两兄弟若能静静,各玩各的,就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了。两人若是很高兴的一起玩,倒是没什么好开心的,因为很快就会吵起来。

自从阿满慢慢长大,懂得玩哥哥的玩具,会反抗和争取后,家里就开始鸡犬不宁!

哥哥辛辛苦苦建起的城堡,多么漂亮啊,阿满当然要进去玩了。可是不晓得是故意还是不小心,城堡老是被阿满压坏,哥哥当然暴怒,要打阿满了。

我的解决方法是: 小的讲不听,从大的着手,劝哥哥不要介意。如果哥哥不听劝,就告诉他如果不要让弟弟玩,就关在房里玩去。 防范措施是:在城堡被毁坏之前,先照个相。告诉哥哥:没有东西是永恒的,再美的东西最后都会毁坏,如果你觉得惋惜,就拍照留念吧。


事后想想,对哥哥有点不公平;总是要他让弟弟。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哥哥有时候也不对,看弟弟玩得高高兴兴的,会故意去抢他的玩具。这时候,当然免不了被骂。骂了又不听,气得爸爸妈妈失去平时的风度,变成喷火的恐龙。。。

最讨厌自己破口乱骂的了,可是情形往往不由我控制。不听话的孩子,争吵的孩子,是我目前最大的考验。

冬天带幼儿出门


圣诞节前夕,天气晴朗,就像圣诞节当天。所以我用了圣诞节那一天的照片。

春礼带阿晨去参加朋友的聚会,我在家里有点闷,决定带阿满出外走走。


冬天带幼儿出门,用雪橇最适合不过。这个雪橇不大不小,还有靠背,妈妈边拉边唱:Dashing through the snow, in a one horse open sleigh...


左边是人家的前院,右边是马路。

路上的雪由市政府负责清理,都堆到路边了。雪堆得比阿满高。雪上有棕色的沙,那是下过雪后为防滑而撒在路上的沙和盐。

人行道上的雪由市民负责清理。每家负责门前的一小段路。下过雪后,市民就用铲子或铲雪机,清出一条人行道,好让像我这样的行人行走。你看,要是不清的话,就会像下图那样,积得有半个阿满那么高。


我停在教堂前拍照,阿满静静等了一阵子,就爬出来玩了。开始还笑着让我拍照呢,接下去就发飙了。我几次把他扔进雪橇中,他都翻滚出来,还把帽子手套靴子都扯掉!最后只好弃车保帅,留下雪橇,抱着他走回家。


隔了几天再记录,就像用了滤镜拍照,内容被美化了。你们大概很难想象当时我的气急败坏,满腹失败母亲的懊恼和气愤之情。

Sunday, December 24, 2006

小家伙,大脾气

不久前还赞他脾气好呢,最近他开始显出本色了。

发烧了,叫吃药,不吃。硬灌他吃,他死命挣扎,末了还呕个满地。

说了一句话,我听不清楚,问他:要喝水吗?摇头,开始挣扎。要喝牛奶吗?摇头,更出力挣扎了。要喝人奶?整个人往后倒。要喝果汁?嚎啕大哭,可是哭不出声,不知道是不是嗓子哑了,我想抱他,可是他挣扎得非常厉害!

在家里还好,出外就糟了。尤其是我单独一个人带他走路出门。就像刚才。

去的时候搭巴士,吃快餐时很愉快,回途用雪撬拉他,开始乖乖的,离家半公里处,开始闹。

不肯坐在雪橇里,把他按回去,他就翻身滚出来,倒在地上,我不扶他他就不起身。几次进出,手脚乱踢,帽子和靴子都掉了。好声好气劝他,充耳不闻。没办法了,只好把雪橇和掉下的帽子靴子等放在路边,抱住他走回家。一路上还用那种哑哑的哭声说:不要回家不要回家。

回到家,把他丢给春礼,立刻又出门去拿回雪橇。再次回到家,他还在哭。看到我,就脱我的外套塞进雪橇,拉到走廊尽头,走回头又说:要出去!我抱起他,说好,出去。抱他到楼梯间,温柔的跟他说妈妈很爱他,只是有点担心他受寒,又带他去看别人门前的装饰,看窗外人家溜狗。。。才平息下来。

看来,阿满也是个大脾气的。

政治正确

加拿大人非常强调自己是个多元文化国家,处处表现这一点。

比如12月到了,这个以白人为主的北美国家,主流节目当然是圣诞节,可是学校里阿晨老师教的是Tradition and Celebration传统和节庆。所以,昨天阿晨兴起,一时要庆祝圣诞,给家里每个人包了三份礼物,一时又要庆祝Hanukkah最后一天,吵着要点蜡烛。。。

比如白人看你不是白人,这个时节不会祝你Merry Christmas,多数祝你Have a happy holiday,或Happy New Year。

比如我到新公司上班,告诉人事部负责人叫我素就可以了,可是她坚持要知道我的全名怎么念。在加拿大,其实不必给自己取洋名,因为加拿大人为了表现自己尊重其他种族,会相当坚持要叫你原名的。

这是个很“政治正确”的国家。

Friday, December 22, 2006

万圣节的节目




上载照片的东西坏了,要拿到店里去刻录到CD。所以万圣节的照片,直到今天才上载。

这是阿晨的中世纪普通人服装。腰间应该要系一条带的,不知道阿晨把它丢在哪里?

万圣节前,老师问班上同学扮什么,其他人不是扮国王,公主,就是扮骑士,阿晨答:Normal people。老师还以为他没服饰,要借他一套她儿子的服饰呢。后来她见到阿晨的服饰,大赞gorgeous!

我特地买了灰色的羊绒,粗粗的,颜色,质地,都像中世纪的布料。照样板缝好后,还在领口绣上白线。这件衣,真的很好看。

这是阿晨班上的中世纪飨宴,中间的国王是校长,左边站立的皇后是老师Mrs. Phipps,右边坐着的公主是实习老师Ms. Stonestand,学生嘉宾围坐在前。家长当侍者,捧上香喷喷的石头汤。

小朋友们表现非常好,都乖乖的,蛮有绅士仕女的风度,爸爸妈妈们看了高兴不已。



阿晨的生日会提前开,这是我带着孩子们玩游戏。

Saturday, December 16, 2006

冬天路滑,人仰车翻




严格说来,12月22日才冬至;可是不管日历怎么写,沙城人只要往窗外一看,就不得不承认:冬天早到了。

今年冬天来得早。11月间已下了几场大雪,大地一片白茫茫。零下21度的那一天,阿满兴起要玩雪,不肯乖乖上车,冷得我头都疼。

所以每天出门,我都宁愿抱着他,从车上走到楼里。走了近一个月,有一天路特别滑,我一屁股摔坐在地上,阿满当然也摔落地。。。接下去,又恢复让他自己走。

接下去我找到新工作,每天上下班都得走20分钟的路,才真正领略到什么叫冬天路滑。

因为摔过,步步为营。步步为营的走法,跟平常的走法不同,我不敢放胆的让脚跟自然着地,得确保整个脚板一起着地。这种走法,用的肌肉跟平常的不一样,所以那些很少动用到的肌肉,现在都叫苦了。



我走得又慢又狼狈,几步滑一下;过雪堆时不敢潇洒跨过,要两手按地小心翼翼的越过;上下天桥得捉住围篱(是围篱,不是栏杆,本来就不是设计给人扶着走的,所以我捉着它也没什么帮助,只平添我的狼狈,以及心理上的一点虚假保障)。奇的是,路上的其他行人,都走得比我快且稳。难道问题出在我的靴子?很努力的加快,跨大脚步,可是两腿不听使唤,怎么都不肯大步而行。

摔跤,大家都摔过。春礼自豪地说:他开车去接教授,几次开门上车时都摔跤,他的教授“哎呀,哎呀”叫,他却觉得自己身手敏捷,手一按地,身就弹起,“摔得很好看”。阿晨平时摔跤,一爬起就会赶快说:“I'm fine。”好像生怕人家担心。心情不好时顺势倒地大哭。阿满本来不爱穿手套,摔了几回,手沾到雪冷死了,现在会说:“冷,穿手套!”

前几天看报纸,看到一则感谢启事,有人摔跤折断了髋骨,登报感谢协助他的路人和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还有一则新闻,说有个邮差工作时摔了跤,还坚持送完信,可是回家后陷入昏迷不治。 可见摔跤后果可大可小,怪不得我的身体老是不受我控制,坚持步步为营了。

路滑,不只人仰,车也翻。


路上结冰,积雪,车子停不了,转弯时冲到沟里,来到路口停不住;小则一场虚惊,大则出人命。春礼和我,都冒了几次冷汗。春礼还说:原来路滑时,不只停不住,也控制不了车子的方向;驾驶盘不管摆左摆右,车子还是往前直滑!


我这个向来小心慢驶的人,除了自己当心外,还考虑到别人可能停不住,所以现在绿灯一亮,我不会马上踩油,要看到两边来车都停了,才放心走。

Saturday, December 09, 2006

阿晨喜欢数字2

“妈妈,我在世上共活了几天?”阿晨今天问。

“365 X 6。”

“那是多少?”

“那很难呢,去拿计算机算吧。”妈妈正忙着洗碗,况且心算也不太好。

以为已经把他打发了,谁知不一会儿,又冒出来。

“妈妈,你只要算730 X 3。”

“好吧,这比较容易。。。是2190。”

阿晨还没背乘法表,只记得2,5和10的倍数,所以,遇到需要乘的问题,就要请教爸爸或妈妈。要是大人不答他,他就只好去钻旁门左道,这样竟也钻出一些门道来。

比如今天妈妈觉得6的乘数表太难,他就“count by 2”,自己先找出365 + 365,然后再请妈妈X 3。

上个星期他买了一个2500片的拼图,想知道这比20片的多出几倍,妈妈叫他用计算机自己算。没两下,他就回来报告:125。

妈妈问:“你是不是20+20+。。。,加了125次?”

他说:“不是。20 X 5 = 100。我是count by 5。”

算是算出来了,可是叫他解释,他说得不清不楚。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他是100 + 100 + 。。。的加下去,加到2500,每加一次就加5。哎呀,真的不容易解释,我也解释得不好。你看懂了吗?

再问是谁教他的,也说不清楚。总之,爸爸教一点,妈妈教一点,从他记事簿后面几页的“数学基本原理”学到一点,老师教了很少的一点。


虽然阿晨会让爸爸妈妈有意外惊喜,可是妈妈的成就感不是很强,因为虽然曾给他示范两位数或三位数的加法,可他总是不感兴趣,不想做这种练习。今天他自己做了365 + 365,也没依照妈妈的教法,他是从前面的数字加起的,他说这样“比较容易”。而且他喜欢心算,妈妈却记不牢数字,非得在纸上作业不可。种种迹象显示,他的数学头脑,看来不是我的功劳。

Wednesday, November 22, 2006

教孩子画画


侄女寄来这张画,是她的4岁大女儿的作品。她又骄傲又感慨地说:我平时教她画画要参色,现在总算看到点成绩啦。画画也有分数,要是父母没有一点才艺,或没送孩子去外面学的话,孩子哪能有优越的表现呢?

哎呀,我冒冷汗!我就是太推崇自己学习了,没鼓励或引导孩子画画,所以。。。

要检讨要检讨。

Thursday, November 02, 2006

最近比较忙

参加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就业辅导课程,每天上课7个小时,同时还保留我的兼职工作,挪不出时间写这个blog。

所以想换个方式,多贴图,少写字。

Saturday, October 28, 2006

万圣节扮什么?

万圣节在这里可是一大节日,每个小孩都会装扮,然后沿户敲门讨零食。学校也配合,在万圣节当天让学生装扮上学,做些活动等。

阿晨的老师定了“中世纪饷宴”的主题,所以我今年不能自由发挥,需要配合这个主题给阿晨准备服饰。为了这个,我还特地上网搜索,找
中世纪的服饰,依样板给阿晨缝制一套普通人的衣服。

Medieval Feast里的Medieval一字,我还是查了字典才知道是
中世纪的意思。对中世纪完全不了解,所以这个主题,也让我作了一番搜索,长了一点知识。

阿满呢?说过了,蜜蜂

Monday, October 09, 2006

气坏了!

一连四天的假期,把阿晨闷坏了,老是跟在阿满后面拉拉扯扯。

我好不容易把阿满哄到桌上吃东西,他竟然跪在桌下继续扯阿满的衣角。叫他停,他充耳不闻。

好声好气讲了几次,我的气猛地冒起来,可是还能告诉自己不要大声骂,不要扔东西,那要怎么办呢?结果动作僵硬,气急败坏的说了一句:我很生气了,是你出去还是我出去?阿晨答:你出去。我当即开门出去。

从楼梯间的窗口往外看了半分钟的户外景色,阴沉沉的天色当然消不了我的气,于是往回走。回到家,忍不住又要开口骂,偏偏传来敲门声。我说:别开门!阿晨却已一个箭步跑去开门了。我发现自己在门打开之际,忽然快步躲进睡房。

邻居问阿晨妈妈呢,我赶快又走出去,简直扯不开笑脸,就这样板着脸对他说:对不起,我正在教训他。有什么事吗?邻居当然没事没事的快快走了。

阿晨继续缠阿满,我再次警告他,要他进睡房去。这一下,他乖乖抓起外套往外逃。

坐下,深呼吸,正要继续阿满的晚餐,同时调理一下在体内乱窜的气,门又响了。这次是另一个邻居,抱着她的小孩想找阿满玩,看到我嘴里正嚼着东西,忙说:在吃饭啊?

。。。。。。。。

孩子是我脾气的最大考验。可是我气起来还要想该怎么做,发脾气时又老是有人来打岔,生气也不能痛痛快快的生气,真是气死人也!!!

Saturday, October 07, 2006

阿晨听写

原来听写是中西都有的。

阿晨刚上一年级。每个星期五,老师让他带回一张单子,上列6个同family的字,如:pan, tan, ran, pat, sat, fat,接下去的星期一来个pre-test,然后星期五再来个spelling test,同时给另外一组字。

上中文班,第一个星期的作业是写字,写一至十,以及它们的拼音。我以为就这样而已,哪知道第二个星期回来,除了带回新的七个生字和拼音,还有一张阿晨听写的纸。我才知道,原来中文班也要听写。不由得有点担心。

要阿晨做作业,不太容易。有时他喜欢,很快就做完。不喜欢,就吵吵闹闹。

昨天晚上,我交代春礼今早要让阿晨做中文班的作业。我忘了提醒阿晨每天做一点,结果还有五面的作业和半面的生字要写,只有早上的一点点时间,我心想大概做不完。 于是提醒春礼,能做多少就多少,至于听写,更是不必去理了。

下班回家,见到阿晨的听写纸,竟然全对。忍不住问:今早有没有做作业?是不是和爸爸边吵边做?他边玩他的东西边说:是的,边吵边做。我赶快赞他:哇,吵吵闹闹还可以做完,而且听写还全对,妈妈想都没想到呢。


他又说:听写全对就有贴纸,老师说学年结束时,最多贴纸的人会得到一个礼物。

原来靠的是这股动力!

晚上再问春礼,春礼说:威胁,好话都说尽了。

目前,我们每个星期一和五早上,都会让他练习一遍spelling,中文作业则是想起就提醒一下。这种提醒或催促,我们都觉得不妥。我想和阿晨谈谈,建议他定下时间表,自己按时做功课和练习听写。

Wednesday, October 04, 2006

织了一套蜜蜂装


给阿满织了一顶蜜蜂帽,又用剩下的毛线给他织了一件背心。今年的万圣节,阿满将是蜜蜂。

姐姐们中学时读家政班,常常在家烤蛋糕,缝纫,织毛衣什么的。 等我稍大,开始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时,她们却都又离家工作了。我看着她们留下的入门书,自己摸索学习,学会了钩织(crochet),却怎么都学不会针织(knit)。

在马来西亚,这些手工很少用武之地。毛线衣太热,围巾更别提了,毛线织的包包?不流行,当时的我,不够自信也不够叛逆,不敢自创潮流。去年回国,看到妈妈还留着我20年前的作品,赶快拍照留念。今天回头看,织得还蛮不错的。

来到天寒地冻的沙城,帽子,围巾,手套,毛衣等成了必需品,我的这双手又开始痒起来。

去年,一口气给家里的每个成员织了一顶帽子,剩下的毛线成了围巾,不是很满意。观察别人的作品,自我检讨的结果是:选用的毛线质地不够好。所以今年选购毛线时下了一点功夫,除了颜色,还考虑毛线的粗细和质地(texture)。比如阿满的蜜蜂帽,黄色部分用的是滑亮的缎子似的毛线,黑色部分则是粗粗的,有点毛茸茸的chenille,织出来凹凸有致,连春礼也看出与往不同。

Sunday, October 01, 2006

阿晨喜欢数字

送阿晨去上中文班时,他说:如果满分是500%的话,我对中文班的喜欢程度只有1%。我对Brunskill School的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喜欢程度是500%,对USSU Day Care呢,则是399%。

很想告诉他100%就是满分了,哪来什么500%的。可是为了让他保持还算愉快的心情,暂时按耐住。

隔了一天,刚刚忽然想到,阿晨会不会是想说,他对中文班的喜欢程度,少于1%,而只有0.2%呢?他非常喜欢数字,有很强的数的概念,大概觉得百分之一还是太大了,非要用五百分之一不足以表达他对中文班的不喜。

和大姐通电话,告诉她这件事,她打趣说:我们这里的满分是100%,你们那儿的竟然是500%!

阿晨的满分,的确要比别人的高。他很多方面,都比别人“多(more)”--more intense, more sensitive, more persistent, more energetic。用spirited child来形容他最适合不过了。(虽然我还没读过
Raising Your Spirited Child: A Guide for Parents Whose Child Is More Intense, Sensitive, Perceptive, Persistent, Energetic 这本书,不过单看书名,就觉得是在说他了。)不过,关于阿晨的性格,恐怕要另开一章才能够讲得完整,还是暂时打住吧。

阿晨2岁时,我们搬入公寓,他打从那时显出对数字的兴趣。每天,他会要求我抱着去摸大楼里每个单位门上的门牌号码。就这样学会认数字。

会认0到9,会数数到20后,他休息了。

3岁半, 他发现书上的页码,开始问我怎么念,从12页的儿童故事书,到上万页的字典。我还记得那时的苦差:陪他念,从1到2057!

然后,他对数字的喜爱就起航了。有一阵子,他每天用计算机来“写”数字(他不喜欢动笔),用计算机的+1来让数字不断增大。玩了快一个月后,某一天,他问:数字是不是一直增大,一直增大,没有尽头的?

孩子显示出对数字的兴趣,母亲的雀跃,当然是非同小可的,老想着要怎样怎样引他进入数学世界。简单加减,他会,可是,叫他做加减题,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一阵子,只疯狂的玩。

有一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去踢足球,踢完球回家换了裤子,又飞奔出去找Palmira玩,晚上9点才回来。一回到家,我就和他玩刚从杂志上看到的(?)+(?)=10 的游戏。他很快找出5+5,6+4,3+7,2+8,1+9。我补充10+0。问他9+1,8+2呢?他说有了啊,和2+8,1+9一样的, 只是前后调转而已。

然后我再出(?)+(?)+(?)=10。他想一下,说3+3+4,然后就开始天马行空,说(?)+(?)+(?)+...(10次)=10 最容易了,就是1+1+...10次。又说:(?)+(?)+(?)+(?)+...=100呢?更兴奋了。

我一直想把他拉回(?)+(?)+(?)=10那儿,希望他有系统的列出所有答案,可是他的心早已飞远了。

这一次,他说得很精彩,所以我也跟着离题了。

他说:101-1=100。

我禁不住喝彩:啊哈!还可以加-1的呢。那么100+(?)=10呢?

他说:-30。停顿,又说:-30后还有70呢。 这时,爸爸回来了,我忙着跟他分享阿晨的进展,没留意阿晨跑去哪里。

不一会儿,他又冒出来,劈头就是一句:10-100=零下80是吗?

我说:应该是零下90。他再问:那是最小的数字了吗?

这时我真是兴奋透顶了。他连负数都自己推论出来了!当然我还蛮理智的,知道他是因为接触过零下的天气,所以有这个概念。那一天是2006年4月4日。

数字对于阿晨,就像玩具。他在生活中,老是把它翻转来翻转去的玩。


比如,虽然他不喜欢写字,可是却有毅力花几个小时从1写到400。比如,我叫他给我5分钟,他真的在一旁“滴答1,滴答2,....滴答60”的数了5次,然后告诉我5分钟到了。比如,开长途车时,只要抛给他一个问题:我们的目的地离这里380公里,如果我们的车速是每小时100公里的话,要多久才能抵达?就可以让他暂时停止追问“到了没有?”

可是也像玩具一样,玩腻了,就放下,玩别的。这时候,他不玩数学,整天往外跑。

要把他的兴趣扼杀掉,很容易,只要规定他每天完成一页数学作业,或命令他静静坐着听我教他数学就行了。

Friday, September 29, 2006

令人兴奋的数据

刚刚拿到沙城图书馆的2005年年度报告,有些数据真是令人兴奋。

比如:

去年,会员共借了4,028,803件东西(包括书本,DVD,录影带,卡带等)

会员人数共计151,357,其中139,819人为沙城居民。
这表示68%的本城居民是活跃的图书馆会员(会员卡每年更新一次,这里的“活跃”即指这一年内该会员至少曾经借过一次东西)

增加15,988个新会员

添加99,689件收藏品。目前已编入目录的收藏品共858,977。

共61,028人参加了总计2,640项活动

接下来的是经济数字,我不太懂得其中意思,看看有没有人可以分析一下。

收入

城市拨款 11,155,705
省拨款 525,020
图书馆收入(罚款,会议室租金,影印) 364,000

总计 12,044,725

支出


薪金 7,202,277
管理(市议会) 249,800
收藏品 1,758,500
Provision to reserves 563,420
Automation 333,100
Maintenance of facilities 1,140,415
Other 797,213

总计 12,044,725

和加拿大其他城市的图书馆比较,沙城图书馆的会员借书量,连续15年来都高踞首三名之列。放上来给大家参考比较。

Monday, September 25, 2006

补丁



阿晨的裤,穿上几个月,膝盖部位就会穿洞。不管是斜纹布,灯芯绒,还是牛仔布,都敌不过他的那一双磨地膝。

记得我年少时,很羡慕人家的牛仔裤可以穿洞,现在儿子的每一件都洞穿了,我却潇洒不起来。天气冷,不补是不行的。

补丁,我在马来西亚没做过,可是在这儿,相信是蛮平常的,因为到处都可买到补丁的小布块。这种布块通常是斜纹布,背面上了胶,裁成大中小几个尺寸的方形,颜色都是保守的蓝,黑和米白。只要把布块盖在洞上,用微热的熨斗熨一熨,让它粘在裤上,就是了。如果担心补丁受不了穿者的大动作而脱落,可以用针线缝一圈。

我这懒惰虫,能够用针车缝的话,是绝对不用手补的,可是裤管太窄了,只好当慈母让儿子见识一下真人版游子吟。

补了几次,有了小小心得,总结如下:

1。视裤子的款式繁简而定,可以明补或暗补。明补就是把布块放在外面,暗补呢,当然就是躲在里边,让人见洞不见布了。比如这种设计复杂的裤,我就用暗补。



2。阿晨的磨地膝功力惊人,补丁也给他磨穿了。所以我需要在缝的方法,和补丁的布料上,再下功夫。


我观察到有些买回来的裤子,在膝部会打横折,想想一下,还蛮有道理的:我们一屈膝,膝部就会拉紧,棚紧的布一磨地,纤维很快就会被磨断。打个折,让膝部多了一些可以松动的布,裤子应该就没那么快破了吧?

于是,我补丁时,加上了横折。

3。试过用斜纹布,牛仔布和fleece,前二者都洞穿了,只有fleece补丁还完好无损。Fleece是人造的羊毛代替织物,厚,毛茸茸的,且有少许伸缩性,所以我没打横折。阿晨穿了,大概还有护膝的作用吧?

4。补丁的针法,可以粗旷点,歪歪曲曲,长短不一也没关系,反正补丁就是粗人的特征。用对比颜色的线,更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5。预防胜于治疗;在制作裤子时就加强膝部,比穿破后再补容易多了。这个牌子就很贴心的在膝部做了双重保护。

忽然想到为什么在马来西亚没补过裤了。。。我们都是穿短裤的嘛!省事多了。

Thursday, September 14, 2006

狗粪艺术


用面粉做面团给两个儿子和自己玩。

我们用面团做doughnuts,做1,2,8,0,做汽车,可是最喜欢做的还是:狗粪!

人家说,让孩子从小接触大师级作品,有助提升他们的艺术涵养。昨天上网找到这个《
布什旗1,2和《彩糖甜点》,果然让我灵感泉涌。相信来日的作品应该不会再像上图那么苍白乏味。

Friday, September 08, 2006

原始生活中的数学

最怕看到不懂数学艺术的人教数学,把好好的数学硬邦邦的砸出去,被砸中的从此以为数学就是砖头。

追根究底,数学是人类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或创造娱乐,才发展出来的,应该是我们非常需要,非常向往的东西才是。用方程式来表达,就是:

数学 = 美食 + 音乐

这里有一个介绍Ethnomathematics的网站,里头的几个故事,讲述古代人如何发展出数字计算时间游戏绘画中的数学概念等,让我这个不懂数学艺术的人,开始听到数学中的音乐。

不由想到,如果我是原始人,我会怎样计算时间呢?我大概会把初生婴儿哭醒10次的时间,等同于长到我腰那么高的大儿子要吃东西的时间。儿子吃了3次后,男人就会从外头回来,吵吵闹闹到天黑,就过了一天。日复一日,有一天我爆发了,结结实实的把家里3个男人痛骂了一顿。发泄完毕,我知道平平安安又过了7天。

我生活的年代虽然不是原始年代,可是看起来,我的生活还是蛮原始的。

推荐:http://www.tacomacc.edu/home/jkellerm/Ethnomath/index.htm

Friday, August 25, 2006

为什么我还没停掉这份地方小报

刚来时订的是大报,感觉像被资讯赶,今天的都还没看,怎么明天的又来了?

报纸堆得到处都是。早上看不到早餐,晚上找不到地方摆晚餐,还时常要把浴室里湿了又干所以粘在地上的皱皱黄黄的报纸撕起来拿去丢。丢也是头痛的问题之一,因为我们是有环保意识的人嘛,不忍心把能够再循环的东西丢进垃圾箱,只好任它们在饭厅一角繁衍,高如小山且土崩几次后,才有人开车送到再循环的垃圾箱去倒。

于是学壮士断臂,停止订阅大报。

没报纸看的日子过了两年,老公某日接到招订户的电话,心痒痒又订了,理由是大选要到了,想看看这里的媒体是怎么报道的。这次订的是份城市小报。

看没几天,就觉得没看头,可是一直没停掉。今天细细想一想,理由大概有二:

表面的是,新闻虽然少,但是所报导的地方新闻却能够让我们略略摸到这个城市的脉搏,所刊登的活动预告,更让我们有机会混进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体验与马来西亚颇为不同的生活和娱乐。

潜在的是,资讯不多,可是刚好符合我们的生活节奏,早餐桌上看看, 在孩子醒来开始哭闹之前就看完了,没有想看又看不完或没得看的压力。所以也就没有那种狠起心来停掉它的冲动。

也因为没停掉,所以今天看到第一条有关马来西亚的报导:Malaysian's Toilet Revolution。